《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文章借“陋室”,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其匠心之妙,结构之情,写法之巧,令读者叹为观止,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
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二、案例描述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他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并称“刘柳”。据说他被贬到安徽和州,按规定可以住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得胜河旁,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历阳即和州),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一)创设情境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知铭
题目里有个“铭”字,怎么理解?
明确:“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古代碑上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请读-生读无标点的《陋室铭》,一生范读。配乐齐读,读准字音,读出音韵美。
(三)识韵
鸿儒 rú 调素琴 tiáo 案牍 dú
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晓意
1.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 : 品德高尚。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 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 扰乱
(2)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
2.描绘陋室画面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德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看个究竟。
PPT: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齐读一遍,口译一遍,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我这里准备了两种音乐,大家猜一猜。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刘禹锡喜欢这样的音乐,说明他:志趣高雅。
总结:作者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个方面突出“德馨”。
(五)明志
1.类比明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仿句(室不在华,有德则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者把自己比作仙人和龙,很有豪气。
南阳诸葛庐(兼济天下)西蜀子云亭(不慕名利)把自己和诸葛亮、扬子云相比,很有豪气。
总结:他住在陋室里,心里却想着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如果没有明君,就当文学家。可见他是志趣高洁、安贫乐道、有远大抱负的人。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 ?(板书:陋室不陋)所以孔子说:“何陋之有”?朗读时注意反问语气。
2.饱含感情,朗读明志
3.知人论世
前度刘郎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来,不道看花回。玄都观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老师总结;满腹豪情铭陋室,一身傲骨笑桃花。
(六)积累运用,仿写生彩
1.请同学们学习本文写法,给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抱负。
2.推荐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
(七)小结
在陋室里,刘禹锡是卑微的,但更是伟大的。他没有像李煜那样,沉浸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伤感,也没有局限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之乐,他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刘禹锡的一生,饱经坎坷,但他始终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考即将来临,祝愿所有可爱的孩子们,迎来生命的春天!请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唱着《陋室铭》结束这节课。
该文章来源于郑州家教网:https://zz.zhiyanx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