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教学问题和教育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上都能找到答案,并且是前人已经帮我们做好了总结的,我们完全可以像牛顿那样,通过阅读前人作品,在前人的理论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作为一名教师,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教师这个身份,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在专业领域快速成长起来,读书,便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和途径。恰逢暑假,刚好读到了钟杰老师《新入职班主任专业成长百宝箱》这本书,让我在摸索班级管理的道路上豁然开朗,收获颇丰。
扫除的“魔力”
关于班级卫生评比,总是令我头大。我们的劳动委员工作也很积极,每次都把值日生工作安排得清楚了得:我也一开始就在班会课上强调了评分细则和注意事项,学生们也都点头表示意会可是,到了真正需要检查评比的时候,我们班总会有那么一两处被扣分,一连好几周,都没有拿到“流动红旗”。久而久之,学生对学校的三项评比好像也没那么重视了,甚至顺其自然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过采取过措施,但都效果不佳,最终以失败告终。
直到在钟杰老师这本书里,我听到了“扫除力”这个词(日本有一个专门研究扫除力的社会学专家,他有一本书,名叫《扫除力》),我专门去网上买下这本书,一口气把它读完。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关于“扫除力”一词的定义,他是这样说的:“就是指通过扫除产生的魔力。它不仅包含有外在的清扫改变磁场,并且包括内心的自省从而达到良性磁场的塑造。简单的扫除可以产生魔力,它不单单可以让房间变得整洁,也可以刨磨出你自身的光泽,还可以解决你的烦恼、成就你的事业、完美你的爱情、提高你的收入、实现你的梦想。”这就是舛田光泽所说的“扫除力”。在班级学生眼中“扫除”就是一种惩罚,或是因为你迟到,或是上课讲话,或是没有完成背诵等,这些在老师、班委眼中没有完成“任务”或不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就应该有的惩罚一一扫除,已经成为很多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的存在。所以,为了打破学生对“扫除的偏见”,我精心准备了一节主题班会课,帮助学生做好劳动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在学生清扫公共区卫生时(我们班公共区刚好在大树下面,经常会有落叶),趁着大伙儿都在清扫落叶,我就打趣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出家人都要打扫地上的落叶吗?”学生摇摇头,我说:“道!”看学生一脸困惑,我又紧接着说:“你们认真清扫落叶,回去后写一句感悟。”果然,那天的效果很好,有很多学生都领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真谛。
就这样,一步步打消学生的“偏见”,让学生意识到扫除所带来的“额外收获”,也让他们改变了固有思维模式,切实感受到“扫除的魔力”
“真”的魅力
关于班级管理,自己私下也会请教老教师,也会在网上搜一些有效等班级管理方法,但这些经验用在我的班级上,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事与愿违,像学生早读迟到、夜自修纪律差、作业拖延等不良现象还是依旧频繁出现,丝毫没有改善,这让我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在钟老师的这本书中,是她告诉我,要坚持下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把学生当成自己当孩子,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你的真诚,就像是一个大人,带着一群学生,在教室里过日子一样。我开始去反思我对迟到学生的批评、和班级调皮学生的谈话、对待拖延症严重的学生的态度……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让我深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太过急功近利,太想证明自己了,导致学生还没适应我的节奏,就想让学生跟上我的步伐。为此,我试着像钟杰老师那样,用我的真心去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他们的需求,像家人一样亲近他们,与他们对话。果然,有一次在夜自修时间,有学生来主动找我,跟我诉说她自己的心事……尽管在这次交流之中,我只是扮演着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并没有给她什么可行性建议(她自己已经有了解决之道),但她那种坚定的目光,以及信任的眼神,让我感到很欣慰。这件事后,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该如何管好班级的方向。
以真促善,以真导善。教育需要我们付出真心,用真去走近学生,用真去引导学生,用真去感化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扭曲的价值观,最终达到引导学生向善的目的,这才是“真”的魅力。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身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时刻身正为范,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该文章来源于沈阳家教网:https://sy.zhiyanxuan.com